一则,对借钱消费的观念,不再盲目提倡。很长一段时间里,90后敢于借钱消费,被视作区别于70后、80后这些“老古董”的优点。真是优点吗?未必。
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自有其道理所在。经历了十几年互联网和服务业大发展后,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重要性,全面向实业回归,同样,鼓吹了多年借钱消费后,也该回头评估下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意义了。
起码,在舆论层面,对寅吃卯粮的现象,不宜再盲目提倡。以此,适当消解借款人的借贷欲望
二则,建立失信救济机制,助沉溺者早日上岸。已经陷入多头借贷和以贷还贷的群体,需明白一点,以贷还贷,利息越滚越多、问题越积越大,犹如两只手玩五只球的杂耍,迟早玩砸。早日上岸,方是正解,最坏就是信用破产。
对于无力偿贷而信用破产的年轻人,需明确信用修复机制,有步骤、有措施、有盼头,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幸落水者,对过度借贷已有敬畏之心,要给上岸的台阶。
当然,也要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避免老赖浑水摸鱼。帮助无力偿债者上岸是正,打击恶意逃废债是反,一正一反,一阳一阴,并行不悖。
亦进亦退
泡沫既然吹起来了,就只能缓缓图之,不能急于短期见效果。
对消费金融机构而言,不可乐观,也不必悲观,但应注重结构调整,以顺应趋势的演变。所有的结构调整,都是亦进亦退。
进什么?回归场景金融,确保消费金融促消费;发力经营贷,聚焦小微金融。
退什么?高息产品,该舍则舍;高风险用户,该舍就舍;速度情结,该舍就舍。
进退之间,希望消费金融行业从虚归实,再创新风口。
希望如此吧。(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