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先后成为了两家赴港IPO的传统银行的基石投资者:在2015年12月以28.74亿元人民币入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占股0.92%;2016年4月以3000万美元入股浙商银行,占股0.32%。
此前于2015年9月,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全资资本运营平台中邮资本战略入股蚂蚁金服,持股比例低于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亦在招股书中表示,在2016年6月其与蚂蚁金服及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合作,上线“车秒贷”业务,实现了邮储银行业务系统与外部电商平台的对接。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多以金融业“颠覆者”的姿态出现,与传统银行的合作与摩擦兼具。马云曾多次言辞激烈地表示,今天中国的金融机制无法支撑30年以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
2013年阿里的金融板块规模尚小,其适合以颠覆者的姿态“以小博大”。但是随着蚂蚁金服的业务版图越来越多元,本身不再是一只“小蚂蚁”时,它必须学会与传统银行这样的强势力量合作。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曾表示,随着蚂蚁金服成为浙商银行在香港上市的基石投资者,蚂蚁金服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深入融合的关系正在不断加强,从简单的业务合作走向全面合作,一起拓展市场边界。
防御型投资
在蚂蚁金服的投资中,如果说那些与金融业务相关的投资是为了进攻、为了扩大业务版图,那么另一些看似与金融业务无关的投资,比如口碑网、饿了么、滴滴出行、淘宝电影、百盛中国等,则是为了投资场景,以巩固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这一类投资是防御。
蚂蚁金服在支付入口和场景方面的投资,主要跟随支付宝的变化而进行。
随着支付宝从担保交易工具逐渐发展为移动支付工具,更多想象空间被打开了。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曾在2015年7月表示:“未来支付行业的竞争,在支付以外。”这意味着蚂蚁金服以支付宝为平台,开始构建更多金融与生活支付场景。
2015年7月支付宝发布革命性的9.0版本,首次加入两个一级入口——“朋友”和“口碑”,这标志着支付宝从支付工具向场景平台的转变。而在一个月前,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共同投资口碑网,分别注资30亿元人民币并投入相关资源,各占50%股份。当时由蚂蚁金服支付部门负责人范驰出任口碑公司首席执行官。
“仅是支付工具,无法产生足够的用户黏性。”蚂蚁金服人士说,支付宝在尝试变成“线下淘宝”,即生活服务类平台,包括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商户都可以直接接入支付宝。
“衣食住行”是消费的四大支柱,其中“食”和“行”频次最高,是兵家必争之地。蚂蚁金服在2016年4月和5月,密集进行了3起投资:联合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和滴滴出行,以及投资阿里影业(01060.HK)旗下互联网售票平台淘票票。其中滴滴出行与淘票票出现在支付宝9.9版本的首页入口中。
蚂蚁金服亦在2016年9月与春华资本联合投资百盛中国4.6亿美元,不过蚂蚁金服在此宗交易中仅投资5000万美元,若按百盛中国100亿美元预期估值计算(百盛中国的整体估值为85亿-105亿美元),蚂蚁金服仅占股0.5%。
并且在此宗交易发生前,肯德基与必胜客等百盛旗下品牌,已经成为支付宝收单业务的一员,其财务投资意义可能大于扩展支付场景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蚂蚁金服正在尝试深度介入餐饮行业。蚂蚁金服在2015年6月投资口碑网时,亦在同月投资了雅座在线(C轮),其成立于2006年,为餐饮企业提供基于SaaS的餐饮会员营销服务。2016年7月,蚂蚁金服又投资了二维火,其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餐饮云收银系统。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说,雅座由于成立时间早,是以会员系统管理切入餐厅SAAS系统,而二维火是以支付为切入点。不仅蚂蚁金服,新美大在餐饮行业的投资也深入到了SAAS层面,新美大投资了类似的SAAS公司餐行健、屏芯科技和天财商龙,这反映了各家都希望获取更深度的数据,也意味着餐饮行业的竞争开始从C端转向B端。
基于SAAS系统所搜集的经营流水数据,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商家的信用情况,这与蚂蚁金服相关小额贷款产品非常契合,新美大也将于近期推出基于数据的互联网债权类金融产品。先通过信息化绑定餐厅以获取经营流水数据,由此做金融衍生业务,再基于这种深度合作回馈到布局场景,这可能是蚂蚁金服投资雅座与二维火的逻辑。
这些投资与蚂蚁金服的主营业务看似无关,但其首要意义在于布局场景。微信支付,尤其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微信红包,给支付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微信支付以红包场景切入,后续和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京东合作,添加出行、饮食、购物等丰富支付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类产品的可替代性非常高,存活率极低。所以支付宝必须从纯工具向平台转型。在此背景下,蚂蚁金服急于巩固支付宝的地位,在2016年上半年密集进行了4起场景类投资,支付场景与生态之争,将成为未来一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竞争主题。
难以完成的“去阿里化”
蚂蚁金服正在印度和东南亚投资本地力量,以试图连接各国支付渠道。蚂蚁金服的这些努力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几乎是同步的,马云还拥有蚂蚁金服多数投票权。
虽然支付宝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天花板效应明显。基于中国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蚂蚁金服开始尝试在海外复制支付宝。
蚂蚁金服国际化的首选地是印度。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对Paytm开展两轮投资,合计9亿多美元,占股40%。Paytm被称为印度版支付宝,是印度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在其9月的B轮融资中,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投资。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投资本国金融机构持谨慎态度,但印度的政策较为宽松,其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49%的股份为外资所持有,还允许全业务银行74%的股份由外资持有。这也是蚂蚁金服选择印度作为国际化首站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法律限制外资无法控股第三方支付平台,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的这次投资选择了“投资+深度合作”的方式。两者不仅以资金支持Paytm,更是从技术到运营全面深度合作。蚂蚁金服委派了至少20人的团队常驻印度,负责项目对接。目前,Paytm用户数已经超过1.4亿,其中有超过1亿用户是自去年1月与蚂蚁金服展开合作后的新增用户。原本Paytm只有支付和手机充值功能,但在支付宝的启发下,也加入了本地生活服务、电影票、打车等多个场景。
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彭翼捷表示,蚂蚁金服未来会在全球各个市场挑选像Paytm一样的优秀伙伴,支付宝未来打算做技术标准输出,新兴市场的创业企业不用再从头开始做底层架构,包括弹性可扩容的云平台、风控系统、大数据应用。
除印度外,蚂蚁金服在亚洲其他市场亦有所布局。2015年11月,蚂蚁金服宣布联手韩国电信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互联网银行K Bank。K Bank获准在韩国开展存款、贷款、信用卡、理财、外汇等所有银行业务。这是韩国政府时隔23年之后首次发放银行牌照。
在东南亚,2016年6月据商务部审批文件透露,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香港),将认购泰国Ascend Money增发的股份,占增发后总股权的20%。
据了解,泰国Ascend Money是True Money和Ascend Nano的母公司,Ascend Nano提供小额信贷和个人贷款业务,经营范围遍布东南亚。True Money提供借记卡和电子钱包业务,在几个重要的东南亚市场拥有金融服务牌照。
不难看出,蚂蚁金服的海外投资版图几乎和阿里巴巴海外投资版图扩张一致。2016年以来阿里正积极从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获得更多增长。例如阿里正在印度招募员工,而在东南亚,阿里于今年4月以10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电商初创公司Lazada的控股权,这是阿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
有接近蚂蚁金服人士称,蚂蚁金服在独立之前是阿里巴巴的金融板块分支,不仅仅是在国际化战略上,蚂蚁金服在很多投资策略上都是与阿里巴巴遥相呼应的。很多阿里做不了的投资,都会让蚂蚁金服去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蚂蚁金服的30起投资中,滴滴出行的Pre-IPO轮融资、饿了么的Pre-IPO轮融资、One97(印度)的B轮融资、口碑网的战略投资,这4起投资案例是蚂蚁金服与阿里共同投资的。
上述接近蚂蚁金服人士表示,对于阿里与蚂蚁金服来说,在对双方都有较高战略意义的项目中,他们会考虑联合投资。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6月,双方向口碑网各注资30亿元人民币,占股各一半,阿里希望借助口碑网挤入餐饮O2O行业,连接线上与线下;而对蚂蚁金服来说,借助餐饮O2O丰富支付场景,守护好支付宝的入口地位,战略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双方有动力联合注资。
这种联合投资形态是否可能产生关联交易,北大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认为不会,法律认可母公司和子公司一起投资同一家公司,何况蚂蚁金服并不是阿里的子公司。
蚂蚁金服一位投融资负责人表示,阿里集团和蚂蚁金服在业务上有着密切协同,阿里集团提供电商、物流、云计算等一系列服务,蚂蚁金服提供系统的金融服务。因此双方在国际化、农村业务,以及支持整个阿里生态体系上有很多合作,各自分别投入资金和资源。
在投资风格上,蚂蚁金服与阿里略有不同。一位被投企业人士透露,阿里业务范围很广,并且有在更多领域形成优势地位的压力,所以其投资风格相对比较强势。但蚂蚁金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其目的比较明确,如果一个项目不确定是否立刻需要,一般不会寻求控股。
蚂蚁金服是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出来的金融板块。在过去几年间,蚂蚁金服一直想“去阿里化”,但蚂蚁金服的核心价值是支付宝,而支付宝最早依附于淘宝平台的交易。虽然阿里巴巴平台的交易额占支付宝交易比重正在逐步减少,但它正在给双方贡献规模利润。据阿里招股书披露,2012年-2014年三个会计年度,支付宝给阿里巴巴集团带来的税前利润分别为2700万元、2.77亿元和17.64亿元。按照双方49.9%利润抽成比计算,则支付宝在相应会计年度,税前利润分别为5411万元、5.55亿元和35亿元。
虽然蚂蚁金服一直强调自己是独立公司,但不可否认蚂蚁金服的未来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阿里巴巴的未来。阿里最有想象力的业务板块是物流与金融,但菜鸟网络的发展还不足以成为阿里帝国的支柱,但估值75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