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是中国古文献中的瑰宝,自上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密藏多年的重要敦煌文献大部分流散海外。敦煌写经的散逸,是中华文明史上永远的痛。如今,许多完整的写经卷只能在海外收藏机构见到,国内存者寥若星辰。目前国内收藏的敦煌写经卷以国家图书馆最为集中,这些古文献每一件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收藏经历以及极高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市场流通的敦煌写经十分罕见。在火热的六月北京拍卖季,京城老牌拍卖行——北京荣宝拍卖将再度释出一批重要敦煌写经,其中有多件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此外,本次荣宝佛教艺术专场还精彩呈献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八》等重要古籍重册,值得方家重视。
百年之前,莫高窟重见天日。佛光初现,王道士这样写道:“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梁启超认为这不仅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四大发现”之一,也是“世界典籍空前之大发现也”。
敦煌宝藏举世罕有,而所历之浩劫,亦令人唏嘘。以至于曾任甘肃总督的浙人陈季侃也发出了“诚天壤间瑰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的感叹……
时光流转,百年之间,盛衰兴替。如今,我们有勇气,也有能力重启千年丝路的辉煌。而古老的敦煌,也在众人的瞩目中,重新闪耀圣洁的辉光。
《妙法莲华经功德品》有云:“若自书经,若教人书经,于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兼行布施持戒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中国自古视经敬视如佛。供养法宝,类同建寺供像,于功德无量。
敦煌的经卷虽在鸣沙中千年封存,但愿力未减。千年的菩提智慧,无数人的虔诚信仰,幻化为护佑的神力,使今人有幸结缘供养传承千百年来的佛门法宝。自北京荣宝拍卖首开“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专场以来,各方善士于此广结法缘,诚心请奉。故此,我司再接再励,本次春拍共征得十二件敦煌写经。虔诚的唐人把信仰寄托于笔墨之中,这些法宝庄重虔诚地散发着古人对佛法真谛的追求。望藏家珍此佛缘,迎请法宝。
LOT.765
8-9世纪 张大千寄赠罗寄梅 敦煌写经残页
37.5×21 cm.
无底价
珍贵写经残片共计55枚,其中经纸染潢一共26枚,约为7-8世纪唐写本。白麻纸部分为吐蕃时期写本。分别为《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六十二》《瑜伽师地论决择分分门记卷第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三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十一》残件。
另附珍贵张大千当年赴敦煌临摹壁画并与罗寄梅夫妇合影照共7张。
1943至1944年,罗寄梅夫妇跟随张大千赴敦煌考察,罗寄梅,湖南长沙人,我国早期著名摄影家。1930年7月,罗寄梅与王平陵、左恭、等40余人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文艺社,成员众多。因此罗寄梅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众多文化艺术界的朋友都维系着极好的友谊。1941年6月,张大千率弟子徒众一行十余人先期到达敦煌临摹壁画,1943年4月,罗寄梅偕夫人刘先追随张大千来到敦煌,从此与敦煌及张大千结下了一世的缘分。三人于沙砾中拾获了这些敦煌残片。大千先生将所得的佛经残片一部分留给了小孙女绵绵,剩下则全部赠予罗氏夫妇,这段经历令大千先生和“忆梅庵”主人夫妇成为终生最密切的挚友。而大千先生不仅将一些私密的事物交与罗寄梅夫妇办理,留下了许多往来信函,也将许多“可以居”、“环碧庵”案头文玩送给“忆梅庵”主人夫妇留作纪念。它们不仅是张大千在敦煌临摹时的记忆,也是张大千与罗继梅夫妇之间几十年深厚情谊的真实记录。
拍品首尾两端依次附有“1949年罗寄梅摄敦煌一角外景,途中左侧桥上站立人物为张大千先生”、“罗氏夫妇与张大千摄于美国加州”、“罗寄梅和张大千先生摄于环荜庵”、“罗寄梅夫妇赴加州探望张大千先生”、“1943年10月10日罗寄梅夫妇在莫高窟举办庆祝国庆茶会”、“1943年五月中旬罗寄梅夫妇拍摄完榆林窟后离开前往莫高窟时众人送行场景”、“莫高窟藏经洞内景”等照片共7张。
LOT.766
8-9世纪 敦煌写经 唐代归义军写本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四
水墨纸本 立轴
28.2×24 cm.
无底价
首尾断,经纸染潢,楷书书写。这种字体小巧,间距紧密的写经,由于其制式不同于主流而愈加珍贵,为归义军时期的写经作品提供了极高的案例价值。
LOT.769
8-9世纪 敦煌写经 唐代写本 观世音经
水墨纸本 手卷 后秦龟兹国鸠摩罗什译本
备注:本拍品符合国家文物局制定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61.6×19.4 cm.
无底价
此卷首断尾全,经纸染潢,标准唐楷书写,字字笔酣墨饱书写工整,墨色如漆,唐韵十足,历千年而犹新,唐韵浓厚,规整有度,魄力雄强,气势恢弘,展卷而观颇具高尚华丽,蓬勃向上的盛唐气派,多年来拍场仅有三件唐代观世音经写本上拍,此件为首次面世,为唐代书法臻品罕物,不可多得。千年法宝。
LOT.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