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展
-
爆火!2024年深圳新增机器人企业多达14534家,商用落地成关键
最近一段时间来,会跳舞、会骑自行车、会跑马拉松、会打擂台的新型人形机器人不断涌现,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可期,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大众智能终端。无独有偶,2025年4月1日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市挖掘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招引企业打造一批典型案例。
-
产业链协同创新,破解行业痛点“2025上海人形机器人展”
2025年12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会——上海人形机器人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覆盖最全的机器人专业展会,本届展览预计吸引超过500家国内外顶尖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涵盖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整机研发、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为全球观众呈现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成果。
-
官宣定档|2026第二届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
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高登会展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定于2026年05月14日-16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召开“2026第二届杭州国际人型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
-
协会联动亮点频现,多维合作赋能观众服务“2025深圳高交会”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已进入全面筹备的关键阶段,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盛会,高交会观众部近日启动“走进协会”专项合作计划,与深莞佛多地重点行业协会展开深度洽谈,成功搭建资源对接桥梁,标志着展会服务向产业链协同迈出重要一步。此次合作以“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为核心,旨在构建“展会-协会-企业”多方共赢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产业注入活力。
-
"智能融合·人机共生""2025北京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
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焦点舞台。这场名为"2025北京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的行业盛会,不仅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高度,更将成为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升级的重要平台。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本届展览会以"智能融合·人机共生"为主题,预计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专业观众人数有望突破5万人次。
-
高交会顶流活动抢先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谁更出圈?
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产业融合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2025年,高交会强势出击,精心打造六大核心活动矩阵:四大前沿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以前瞻视角剖析行业趋势;两大产业对接精准链接供需资源,为企业合作搭建高效桥梁。更有五大类奖项评选,表彰在科技创新征程中勇立潮头的先锋者。
-
全球科技巨头云集,展现AI前沿成果|2025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
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览会(简称:高交会)即将于11月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盛大启幕。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本届高交会以“智联世界·创享未来”为主题,将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打造一场规模空前的AI与机器人产业盛宴。展会展出面积达40万平方米,预计吸引5000余家参展企业和超过40万人次专业观众,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
-
2025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盛会之一的2025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由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组委会主办,将于2025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广州国际采购中心隆重举办
-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盛会|2025北京人形机器人及机器人技术展会
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在上级主管机构的指导下,定于2025年10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2025北京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展会总规划为8000平米,展品范围覆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与应用服务。该展会将作为全球地区人型机器人产业链专业展之一,将依托北京科技创新和独特的产业优势,加快技术引领、行业集聚、产业升级步伐,全力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产业生态。
-
2025深圳机器人展览会·高交会
2025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览会隶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集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重点展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